首页
健康资讯
医生资讯
健康问答
医院查找
疾病百科
天气
网站导航
解读青少年吸烟心理
更新时间:2012-11-09 15:47:35

《中小学生守则》规定。但中国目前的3.2亿烟民中,大多数人吸烟始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吸烟在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996年的一次全国性调查表明,我国1519岁的青少年中吸烟的人数有900万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方晓义教授说,现在青少年吸烟的人数是很可观的。方教授曾在北京的小学、中学进行过青少年吸烟的调查,发现吸烟的中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0%,其中,初中男生吸烟的比例为34%,高中男生吸烟的比例为45%。男生吸烟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女生,但女生吸烟人数的增长趋势却明显高于男生。

方晓义教授指出,吸烟的青少年在很多心理指标上都要低于不吸烟的同龄人,例如学习成绩差、抑郁焦虑的指数明显偏高等,并且吸烟的青少年更多地是参加一些由同伴自发组织的小团体的非正规活动,而非学校组织的活动。国外的一些研究也发现,青少年吸烟还会导致其他一些社会问题、饮酒、过早的性行为等。有研究人员对10个吸烟的青少年与10个不吸烟的青少年进行过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最后可能导致吸毒的比例是9:1。

造成青少年吸烟的原因有很多。方晓义教授说,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分析。青少年有一种很强烈的心理倾向,即要得到同伴的认可,为此,他们通常会采取与同伴相一致的行为,所以,三五成群的中学生聚在一起,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烟的情形经常可以看到。方晓义教授说,这种现象也称为同伴现象。每个同伴团体都有一个自己所谓的文化,即标志。有的是奇装异服、时尚的装扮,有的则是以吸烟为标志。如果要加入这一团体,那么就要与这个团体的标志保持一致,否则个人将会承担较大的压力。

其次是父母的吸烟行为。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不能吸烟、吸烟有害的同时,自己却吸烟,言行的不一致更有可能导致孩子吸烟行为的发生。这其中,母亲的吸烟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产生的示范、诱导作用远远高于父亲。

再一个是社会媒体的因素。现在广告、影视作品中都会出现吸烟的镜头,特别是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他们在思考问题、痛苦、解脱烦恼的时候,经常采用吸烟的方式,这很容易诱导青少年去模仿,给他们不好的心理暗示。如果扮演角色的是一位明星,那么,青少年崇拜明星的倾向更会促使他们去吸烟。

另外,青少年吸烟还与他们自身的个性特点有关系。方晓义教授说,具有冒险、寻求刺激个性的青少年,以及具有攻击倾向的青少年更容易吸烟。另外,在个人的认识上,青少年往往把自己当作一个成年人,他们会去模仿一些让自己看上去像成年人的举动。而成年人中一个标志性的行为就是吸烟。方教授指出,青少年认为吸烟代表着长大、成人,这是个错误的观念。

方教授认为,青少年吸烟的心理因素占很大的比例。针对这种情况,方教授制定了一套预防干预的方案。该方案中包括7次活动,每次45分钟。活动的内容涵盖三个方面:

首先是健康教育。告诉青少年,吸烟的危害有哪些。方晓义教授说,过去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总是强调吸烟的长期危害,但青少年觉得那些危害离自己还很遥远,所以并不重视。因此,现在应该让他们体会到吸烟立刻能对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例如咽痛、咳嗽、有痰等。另外还应告诉他们吸烟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第二是教给青少年抵制同伴压力的技巧。有些青少年并非出自个人的意愿而是迫于同伴的压力才吸烟的,因此要教会他们怎样抵制同伴的压力,做到既拒绝吸烟又能保持良好的关系。

第三,改变青少年的认知。青少年对吸烟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而行为又是由认知来指导的,因此就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吸烟观念。观念改变了,行为就会相应的改变。

方晓义教授说,通过实验对比,接受过预防干预教育的青少年吸烟的比例下降了7%左右,6个月后再次回访,这一比例又下降了1%左右。而没有经过预防干预的青少年,他们吸烟的比例却增加了4.2%左右。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

  • 男性保健
  • 男性生活
  • 时尚男人
  • 男性话题
  • 男性健康
  • 保健常识
  • 心理保健
  • 生理保健
  • 中医保健
  • 居家男人
  • 职业男人
  • 幽默男人
  • 魅力明星
  • 男人玩物
  • 男人情感
  • 男人八卦
  • 恋爱高手
  • 男性装扮
  • 男性美容
  • 男性剃须
  • 男性洁面
  • 身体护理
  • 男士香水
  • 男士用品
  • 男性心理
  • 男性营养
  • 男性健身
  • 男性生理
  • 男性保养
健康导航
疾病
医生
中医
男性
孕育
资讯
美容
减肥
医院
女性
老人
饮食
症状
检查
问答
体检
急救
护理
健康
温馨提示
进入夏季是中暑、热中风、肩周炎、水中毒、肠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腹泻、消化不良的高发季节,广大网民要高度重视做好这些疾病的预防,网民如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电话: 邮箱: